1、《围城》(第二版)
作者: 钱钟书
出版信息: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
馆藏地:沙河新书书架、学院南路二层借书处
索书号:I247.57/Z5240
《围城》是钱钟书仅有的一部长篇小说,堪称中国现当代长篇小说的经典。小说塑造了抗战开初一类知识分子的群像,生动反映了在国家特定时期,特殊人群的行为操守以及困惑。从另一个角度记述了当时的情景、氛围。虽然有具体的历史背景,但这部小说揭示的只是人群的弱点,在今天依然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第1版于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
《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被誉为“新儒林外史”。
2、《蛙》
作者:莫言
出版信息:浙江文艺出版社,2017
馆藏地:沙河中文书库、学院南路二层借书处
索书号:I247.59/Z497-11
本书为莫言于2002年动笔,又于2007年重起炉灶,完成于2009年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由剧作家蝌蚪写给日本作家杉谷义人的五封书信、四部长篇叙事和一部话剧组成,主要以在高密东北乡从事了一生妇科医生的“姑姑”的人生经历为线索,叙述了新中国几十年来波澜壮阔的生育史,又毫不避讳地揭露了当下中国生育问题上的混乱景象。
莫言自谓,《蛙》这部小说是对自己人生几十年的回顾,它有一个重要的意义,这个重要的意义是面对自我,是面对自己的内心进行挖掘,是一种自我批评的精神。
本书获中国最高文学奖——“茅盾文学奖”(第八届)。
3、《中国文化课》
作者:余秋雨
出版信息:中国青年出版社,2019
馆藏地:沙河新书书架、学院南路二层借书处
索书号:K203/Z641
★ 余秋雨总结性重磅作品,数十年写作主线汇聚于此!
★ 第壹次以通俗的方式全面科普传统文化,搭建一条精神家园的回归之路!
★ 以宽广的全球视野反思中国文化,以导师漫谈的方式讲述中国文化!
★ 这是一次温故知新的文化致敬,也是一次精神矿藏的深度探掘!
★ 每一个中国家庭的书架上,都应该有这本书!
4、《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第三版)
作者:吴晓波
出版信息:中信出版社,2017
馆藏地:沙河新书书架、学院南路二层借书处
索书号:F279.29/Z27-(1-2)
本书作者站在民间的角度,以写实的手法和犀利的风格描绘了1978年-2008年这一时期里,中国企业在改革开放年代走向市场、走向世界的成长、发展之路。作者把人物和事件放在一个国际和国内的政策、社会和当时的现实这样的大背景中,以整体和个别相结合的描述手法,将一部中国企业的曲折发展历程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读这套书,从书中众多的企业家创业事迹的描绘,我们能够感受到改革开放的不易,摸着石头过河的不易,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不易。
5、《美国真相:民众、政府与市场势力的失衡与再平衡》
作者:[美]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出版信息: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
馆藏地:沙河新书书架
索书号:F171.2/Z82
什么是美国真相?“资本的利益高于一切”、“一美元一票”才是当下美国的真正价值观。在这种价值观主导下,社会不平等加剧,基础设施投入被大幅削减,国家动员力并大幅削弱,只要一场大规模的灾难就能让一切付出水面。我们正站在一个大变革时代的风口浪尖,而作为这场变革的亲历者,我们需要这本书的视野来审视汹涌的大海之下隐藏的真相。
6、《理解全球冲突与合作:理论与历史》内容简介
作者:[美] 小约瑟夫·奈,[加] 戴维·韦尔奇
出版信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
馆藏地:沙河中文书库、学院南路二层借书处
索书号:D81/Z118=10
作为一部影响越来越广泛、在西方国际关系教材中独树一帜的教科书,作者沿着古典均势时期、一战、二战、冷战,到冷战后的全球化、信息化的历史脉络,简明扼要的介绍了主要国际关系流派的理论和方法,深入透彻地介绍了世界政治研究。它熟练地把历史与理论结合起来,评说国际行为体之间的冲突与合作,为学生们提供了探索世界政治的有效途径和一个理解当今国际事务的框架,堪称一部优秀的国际关系教材。
7、《未来学校:重新定义教育》
作者:朱永新
出版信息:中信出版集团,2019
馆藏地:沙河新书书架
索书号:G4/Z17
针对当下诸多教育痛点,朱永新对未来教育趋势做出了预判:今天的学校会被未来的学习中心取代。同时,他系统整理了关于未来学习中心的八个问题。认为,教育变革,虽然不像社会革命那样,有强烈的人为干预的色彩,但是我们可以主动迎接、主动介入通往未来的教育趋势,这个趋势就可能会向着我们期待的方向发展。我们已经来到了教育大变革的前夜,已经站在了未来学习中心的门前,推开这扇门,就是一个新的教育世界。
8、《万事尽头,终将如意》
作者:白岩松
出版信息:长江文艺出版社,2017
馆藏地:沙河中文书库、学院南路二层借书处
索书号:K977.7/Z4
本书是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以媒体人的视角,从自然资源、地理环境、发展历史等多方面介绍巴西丰富多彩异域文化的作品。白岩松借里约奥会机之机深度探访巴西,了解当地的农业资源、工业发展、贫民窟现象、足球排球与帆船运动现状、中国人在巴西的生活等几个切面,以此立体呈现和解读作为“未来之国”的巴西的文化景观。
9、《有如走路的速度》
作者:[日] 是枝裕和
出版信息:南海出版公司,2016
馆藏地:沙河中文书库、学院南路二层借书处
索书号:I313.65/Z204
《有如走路的速度》是著名导演是枝裕和的首部随笔集。是枝裕和擅长以朴实平淡的影像,叙说日常情感,通过捕捉世界突然展现美丽的瞬间,让观众带着未完的故事离场,继续思索下去。童年记忆中的大波斯菊、父亲穿越时空而来的明信片、怪兽的故事、台风的声音……他首次深入而多样地畅谈对创作、对日常、对影像、对世界的思索,以及对现代社会的观察与探问。有如走路的速度,漫步日常风景,他以缓慢而温暖的步调,与我们相伴而行。世界如此精彩,日常就很美丽,生命本身就是奇迹。
10、《走出孤独》
作者:[奥]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出版信息:天地出版社,2019
馆藏地:沙河新书书架、学院南路二层借书处
索书号:B84-49/Z884
本书从自卑的心理根源谈起,把自卑者内心的黑洞晒在阳光之下,使人慢慢学会自我建设,纾解欲望,学会区分正常欲望与极端欲望,学会平衡自我与这个社会的关系,弥补内心信任感、不安全感和存在感的缺失,走出孤独感,活出一个健康的自我 —— 有个性但不任性,自我但不自私,跟随内心但不从众,绝不浪费时间为他人而活,独立且自由。
当你学会和这个世界心意相通,就算孤身一人,也能抵御世事艰难。